> 疾病百科 > 康复科

高热“烧”进ICU一查竟是“大白肺”,逸仙急诊医护团队成功为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开展“生命接力”

养生心得分享 康复科 2023-09-15 23:18:05 高热   白肺   杨正飞   衣原体肺炎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“感谢你们,让我‘大步揽过’,可以回家过年了!”从事餐饮行业的曹先生近日突发不明原因高热,且病情进展迅速,出现了大面积“白肺”,住进了当地ICU,生命一度拉响“红色警报”。转院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后,该院急诊EICU医护团队为他开展“生命接力”,最短时间内精确锁定“元凶”——重症鹦鹉热衣原体后予以精准施治,最终曹先生转危为安、痊愈出院,并为医护团队送上了锦旗和衷心的感谢。

高热不退患者“烧”进ICU

曹先生平时经营一家主营“鸡煲”的餐厅,每天清晨都会前往活禽交易市场购买新鲜食材。不久前,曹先生突然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高热,最高体温达到40℃,起病时伴有少许咳嗽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等不适。曹先生按照以往经验,自行服用了抗病毒口服液及退烧药,但症状仍未见缓解,相反病情每况日下,不适症状也越来越严重,短短5天时间既已“无法正常呼吸”。

在当地医院一拍胸片才发现,此时曹先生的双肺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“白肺”,曹先生随即住进了当地ICU,并接受了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。无奈曹先生的病情实在太严重,一度出现极度缺氧,普通呼吸机已然无法满足患者的氧供需求,患者生命岌岌可危。

“‘膜’法神器”助生命接力

病情危重加上病因未明,曹先生由当地医院紧急转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EICU接受进一步治疗。急诊科副主任杨正飞教授经过快速病情评估后当机立断:“患者重症肺炎,氧合指数<100,立即启动ECMO(体外膜肺氧合)治疗”。

心血管外科ECMO团队梁石副教授接到通知后快速响应,第一时间给患者带来“膜”法神器,带领团队成员一气呵成地完成穿刺、置管、预冲管路、接机等一系列操作步骤。当鲜红的血液重新输进患者体内后,患者血氧饱和度立即有了明显改善,提升至100%,为EICU医护团队后续救治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
逸仙团队为患者开展ECMO治疗

“四精化”综合诊疗“扭转乾坤”

在ECMO支持下,EICU医护团队立即为曹先生开展纤支镜下肺泡灌洗并送mNGS(病原微生物检测)查找“元凶”,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争分夺秒、加快检测流程,以最快速度第一时间精确地找到了“大白肺”的元凶—“鹦鹉热支原体”。

确诊“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”后,EICU医护团队针对病因及时调整了目标抗感染方案,在医护团队的精准化治疗、精细化管理、精心化护理等综合诊疗策略下,曹先生成功转危为安,入院一周后成功撤离ECMO支持,再一周成功停用呼吸机,经过加速康复锻炼后患者痊愈出院,曹先生和家人得以平安回家过年。

治疗前“大白肺”(左)和治疗后(右)对比

曹先生顺利痊愈出院,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

常接触活禽类人群须警惕

杨正飞教授介绍,“鹦鹉热”又称“鸟热”,是“鹦鹉热”衣原体所引起人畜共患病。最初这种病在鹦鹉爱好者中比较多见,所以叫“鹦鹉热”。但是,这种衣原体的主要宿主除了鹦鹉科鸟类(如相思鸟、金丝雀、鸽子、海鸥等)之外,也可能存在于鸡、鸭等家禽中。鹦鹉以及鸡鸭等家禽的分泌物、羽毛及尘埃、排泄物均可能含有鹦鹉热衣原体。而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吸入肺部,继而定植在肺泡引起鹦鹉热衣原体肺炎。

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,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、恶寒、头痛、肌痛、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,重症感染可能引起多器官衰竭,死亡率非常高。然而,常常会因为患者症状多变、缺乏特异性,临床医生经验不足,忽略患者的禽鸟接触史等原因导致漏诊、误诊。

鹦鹉热衣原体为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,一般的常规检查很难检测出来。近年来,二代基因测序(mNGS)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工具逐渐应用于临床,在传统手段无法明确病原菌情况下,mNGS可以通过序列比对,从而准确、高效地检出样本中可疑病原菌,因而鹦鹉热衣原体诊断率也明显上升。

那如何预防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呢?

首先,对于饲养鸟、饲养及宰杀家禽类动物的人员平时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,比如戴口罩,注意手部卫生,勤洗手,保持环境通风。

其次,市民进入活禽市场应注意卫生,购买宠物鸟要到正规宠物店购买,不收养来历不明的宠物鸟;每天需清洗鸟笼、食盘、水碗及沾有禽鸟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,要做好个人防护。

最后,食用禽类时应高温烹煮。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和呼吸困难,须及时到医院就诊,并向医生主动提供鸟类及家禽类接触史。

(通讯员:黄睿、刘文琴、林栩琪)

以上就是关于《高热“烧”进ICU一查竟是“大白肺”,逸仙急诊医护团队成功为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开展“生命接力”》的全部回答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

走错路的胚胎——罕见腹膜后妊娠,看医生如何“拆弹”

近日,患者芳芳(化名)因月经延迟、持续腰疼转诊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/信宜市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粤西医院”),检查中途便走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手术室。术中发现“走错路”的妊娠囊破裂出血,形成“犯罪团伙”盘踞于腹膜外,紧邻大动脉,如同一颗炸弹……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jibing/kangfu/410301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这里填写网站名称或者SEO名称

http://www.baidu.com/

统计代码 | 京ICP1234567-2号

Powered By 这里填写网站名称 某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感谢墨鱼部落格友情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