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疾病百科 > 康复科

10g即可引起中毒反应 广大“螺友”们要注意啦

养生心得分享 康复科 2023-07-26 09:56:34 织纹螺   河豚毒素  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近期,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,其中提到“不食用野蘑菇、鲜黄花菜、河豚鱼、织纹螺以及一些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产品”。

织纹螺究竟为何物?为什么会被禁止食用?让由南方医院增城分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阮小贞来为大家科普一下。

织纹螺,俗称海丝螺、海狮螺、麦螺或白螺,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、小黄螺、甲锥螺。属软体动物门,腹足纲,织纹螺科。主要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沿海地区。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,细长,长度为1厘米左右、宽度约为0.5厘米,约指甲盖大小。每年4-9月为织纹螺旺汛期,同时也是其毒性最强的时候,经常导致食物中毒。

织纹螺之所以被禁止食用,是因为其体内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——“河豚毒素”。说起河豚毒素,估计很多人也不陌生,河豚毒素因是从河豚鱼体内分离出来而得名,是人们在自然界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。主要存在于河豚鱼、织纹螺等海洋生物体当中。

织纹螺本身并不会产生河豚毒素,刚孵化出来的织纹螺体内并不含有这种毒素,但织纹螺是一种腐食生物,经常以死鱼、死虾和其他一些动物的尸体为食,另外还吃一些藻类以及海水中悬浮的有机物碎屑。当上述食物被织纹螺吞食后,会在体内逐渐生成河豚毒素。这种毒素,加热、盐腌、暴晒等加工方式均无法将其破坏分解,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.54-0.9mg,织纹螺如含有河豚毒素,食用量在10g左右便能引发中毒反应,如果一次食用量达到50g,便有致死可能。

织纹螺中毒多为误食。其潜伏期一般在食后数小时内,最短为20分钟。临床上初始表现为唇、舌、指端麻木及刺痛,继之出现言语不清、肢麻无力、头晕、头痛、嗜睡、步态不稳,并可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,严重中毒者可发生昏迷、呼吸困难,甚至呼吸麻痹而致死。

目前河豚毒素没有特效的解救药物,主要以预防为主,一旦发生中毒,只能采用普通中毒的一些急救方法,包括催吐、洗胃、导泻、利尿等方法促进毒素的排泄,预防发生呼吸肌、心肌麻痹而导致死亡。

最后,阮小贞医生提醒各位“螺友”:购买螺类时务必要擦亮双眼,不要购买织纹螺!如果分辨不清,宁可不试也千万不要抱着“尝鲜”、“侥幸”的想法尝试食用,以免追悔莫及!

(通讯员: 刘进娣、阮小贞)

以上就是关于《10g即可引起中毒反应 广大“螺友”们要注意啦》的全部回答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

Get这些方法,中暑后可有救急救!

端午过后,“真”夏天就要来了。随着气温的攀升,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℃时被称为高温。每年因高温天气而中暑的事件时有发生,在咱们畅享晴空万里的同时,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中暑呢?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jibing/kangfu/410051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这里填写网站名称或者SEO名称

http://www.baidu.com/

统计代码 | 京ICP1234567-2号

Powered By 这里填写网站名称 某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感谢墨鱼部落格友情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