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吃撑了一般可按摩内关穴、中脘穴、四缝穴等,建议患者平时应适量饮食,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。
1、内关穴:
位于前臂掌侧,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,腕横纹上两寸,具有理气止痛、和胃、宁心安神的功效。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对吃撑所致的胃痛、恶心呕吐、打嗝等症状可起调理作用。
2、中脘穴:
位于心口窝与肚脐眼连线的中间,具有疏肝和胃、消食导滞、降逆利水等功效。按摩此处能够促进胃肠蠕动,帮助消化,缓解胃撑症状。
3、四缝穴:
位于第2根~5根手指掌面,中间指关节的中央,左右各4个,共8个穴位。可以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,每次掐2分钟~3分钟,具有消食导滞、化积祛痰等功效。可以有效缓解吃撑了的症状。
除以上常见的部位,还可以按胃俞穴等,如果患者通过以上方式症状没有得到缓解,应及时就医,以免耽误病情。
以上就是关于《吃撑了按摩哪个部位》的全部科普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肝气郁结艾灸哪个部位最好
临床上并没有肝气郁结艾灸哪个部位最好的说法,比较常用的有太冲穴、期门穴、肝俞穴等部位。1、太冲穴:位于足背,与第1、2跖骨间隙中点相平,长伸肌腱胫侧凹陷中,左右计2穴。艾灸此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疏肝理气、解郁的作用,能帮助治疗呼吸困难、不顺、疝气上冲等症状。2、期门穴:位于胸部,胸膛窝下2寸,左右旁开3.5寸,在期门穴内侧0.5寸处,左右计2穴。艾灸此处可用于治疗两胁疼痛、胆石症、胆囊炎、胸痛等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jibing/zhongyi/4374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