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一、初次面诊
患者是一名年轻女性,今年30岁,因发现左侧乳房包块1年,到外院就诊,确诊为左乳癌。为寻求进一步治疗,到我院就诊。询问患者,自诉无恶性肿瘤家族史、无基础疾病、未绝经。查体:双乳不对称,左乳稍大,左乳头凹陷;左乳中央区偏外上象限可扪及大小约6.5×4cm肿块,左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。双侧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。于是安排入院进一步检查。
二、治疗经过
入院后完成全身评估,头颅、胸部CT:头颅未见异常。右肺小结节,肉芽肿可能,余未见异常;腹部 妇科彩超:未见异常;全身骨显像:未见异常。血常规、肝肾功、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。行左乳穿刺,病理检查提示: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,III级;免疫组化:ER(-) ,PR(-),Her2 (3 ), Ki-67( ),40-50%。
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,为其制定了新辅助化疗 手术的治疗方案。 首先完成TEC 6个周期术前新辅助化疗(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 多西他赛),2019年03月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。术后病理: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,II级,7分;肿瘤细胞无明显缩减及变形,肿瘤大小9×5×4cm,脉管内见癌栓;腋窝淋巴结:16/23;免疫组化:ER (-),PR(-),Her2(3 ),Ki-67( ),70%。术后再行辅助放疗和靶向治疗。
2019年08月,复查发现左胸壁结节,再次进行化疗(卡培他滨 吡咯替尼)。2019年10月,左胸壁结节明显缩小后行左胸壁病灶扩大切除术,术后继续辅助放疗和靶向治疗(赫赛汀 卡培他滨 吡咯替尼)。
三、治疗效果
术前经过新辅助化疗,肿瘤有明显的缩小,达到手术要求,手术切除过程顺利,术后康复出院。5个月后复查发现胸壁复发转移,再次进行化疗,2个月后再次手术康复出院。2022年07月门诊复查乳腺彩超:右腋窝淋巴结肿大,结构异常,考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IV期。病理检查提示:HR(-)、Her-2(3 )。目前正在进行化疗和靶向治疗(长春瑞滨 伊尼妥单抗)。
四、注意事项
乳腺癌化疗期间,身体抵抗力会下降,要注意预防感冒,加强保暖,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防止交叉感染。
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,补充蛋白质,少吃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多吃水果和蔬菜。
要保持乐观的情绪,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五、个人感悟
案例里面的乳腺癌患者,属于浸润性乳腺癌,是指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。其恶性程度较高、生长速度较快、扩散和转移的时间较短、治疗的效果较差,所以患者在第一次新辅助化疗 左乳癌改良根治术5个月后就出现了胸壁复发转移,再次治疗3年后,又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。
浸润性乳腺癌患者,如果能早期接受治疗,也有较高的机会达到长期生存,但是比较可惜,这位患者诊断比较晚,耽误了治疗时机。建议女性日常要做乳腺自查,发现异常肿块要及时就医,对于高危人群,每年还要定期检查乳腺X线、B超等。
以上就是关于《年轻女性乳房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次,综合治疗来拯救》的全部回答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女性乳头溢血色液,竟与导管内乳头状瘤有关
患者入院前12天,发现无明显诱因的右侧乳头溢液,为淡红色液体,同时伴有双侧挤压白色液体,现已停止哺乳4月余。门诊拟“右侧乳头溢血”收入我科。乳管镜检查提示:右侧乳腺导管内新生物。遂在局麻下行右侧乳腺乳管镜检查 右侧乳腺乳管内肿瘤切除术 乳头乳晕成形术 任意皮瓣成形术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wk/1327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