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一、初次面诊
患者是一名44岁女性,就诊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乳头溢血,呈淡红色,量少,无脓液,伴右乳内上方轻压痛,乳房皮肤无红肿,未见橘皮征、色素沉着,无发热、皮疹、恶心呕吐等,于是来我科就诊。考虑存在有乳腺肿瘤的可能,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。
二、治疗经过
入院后完善乳腺增强MRI:1.双乳散在小囊状异常信号,右乳内上象限(2点钟方向);2.局部乳导管轻度扩张,考虑非哺乳期炎症,BI-RADS 2类改变。结合症状,初步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。
因为患者出现乳房局部疼痛、乳头溢血等症状,在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病情,征询患者个人要求后,为其制定了手术治疗方案。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,排查禁忌证后,遂予行右乳区段切除术(病变乳管切除术),完整切除乳腺肿物及病变乳管。
三、治疗效果
手术过程顺利,完整切除肿物,术后即可下地活动,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。
四、注意事项
术后予伤口冰敷、止痛等处理,短期内避免服用抗凝药物,必要时可予药物止血处理。
注意追踪病理结果,若为恶性,则需行进一步治疗,若为良性,则需定期复查彩超,了解是否复发。
术后一周内避免乳房受到碰撞,避免上肢牵拉活动。
五、个人感悟
乳腺BI-RADS分级是指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创立并推荐的“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”中采用的表示乳腺改变的标准,级别数值越高,患有乳腺癌的风险性就越高。BI-RADS 2类属于良性病变,可基本排除恶性。
大多数情况下,如结节比较小、没有产生压迫症状等,就不需要治疗,定期观察即可。但是如果像本例患者,出现了乳房局部疼痛、乳头溢血等症状,就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。
以上就是关于《无诱因乳头溢血竟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惹的祸》的全部回答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58岁女性患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,术后恢复良好
患者郝女士,58岁,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乳头溢液,偶有左乳房疼痛,后因症状加重就诊。行乳腺超声后考虑导管内病变,遂入院进一步治疗。后予行左侧乳腺病变导管及附属腺体切除术,术后恢复良好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wk/1326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