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疾病科普 > 五官科

鼻中隔弯曲,遇冷鼻塞打喷嚏是什么原因

养生心得分享 五官科 2024-08-22 01:15:18   鼻塞   喷嚏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鼻中隔弯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,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,引起鼻腔、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者,称为鼻中隔偏曲。好发人群为有鼻外伤史,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,有家族史、鼻息肉、肿瘤患者。一般经鼻镜检查便可诊断。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惟一治疗方法。

鼻中隔弯曲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

1.鼻外伤:多发生在儿童期,外伤史多遗忘,因组成鼻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,故儿童期鼻部症状多不明显。随着年龄增长,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骨化而出现鼻中隔偏曲。成人鼻外伤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。如鼻中隔软骨段均发生偏斜并偏向一侧则形成歪鼻。鼻外伤常并发鼻中隔软骨脱位,甚至软骨骨折,如不及时复位,可遗留鼻中隔偏曲。

2.发育异常: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。在发育生长和骨化过程中,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,则形成畸形或偏曲;在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。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,日久发生硬腭高拱,缩短鼻腔顶部与鼻腔底部的距离,使鼻中隔发育受限而发生鼻中隔偏曲;营养不良影响鼻中隔发育和骨化,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。

3.鼻腔或鼻窦肿瘤:一些生长较为缓慢的鼻腔或鼻窦肿瘤,如骨化纤维瘤、鼻息肉等,其他如鼻窦囊肿等,生长比较大时,可挤压鼻中隔,导致鼻中隔偏曲变形。

4.遗传因素: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。

鼻中隔弯曲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:

1.鼻塞: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,多呈持续性鼻塞,如一侧偏曲为单侧鼻塞,若中隔呈“S”形偏曲则为双侧鼻塞。

2.鼻出血:鼻出血部位多见于偏曲的凸面或棘、嵴处,因该处黏膜张力较大、且薄,常直接受气流及粉尘刺激,黏膜干燥结痂,易发生糜烂,加之鼻中隔软组织血供丰富,故较容易出血,擤鼻、挖鼻或低头用力常为诱因。如鼻出血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组,血管弹性差,则难以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治愈,多需要手术切除、矫正偏曲部位。有时鼻出血也可见于鼻中隔凹面。

3.头痛: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,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。鼻塞重,头痛加重。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或应用表面麻醉剂后,则头痛减轻或消失。

4.邻近器官症状:鼻中隔高位偏曲时,可压迫中鼻甲,阻塞鼻窦开口,可引起鼻窦炎。

鼻中隔弯曲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:

1.前鼻镜检查:显示鼻中隔弯向一侧,两侧鼻腔大小不等。鼻中隔凸面可见利特尔区充血、糜烂,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。注意鉴别鼻中隔黏膜增厚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他疾病,如肿瘤、异物或继发病变,如鼻窦炎、鼻息肉等。

2.鼻内镜检查:鼻内镜下检查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,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鼻腔病变。

3.鼻窦CT扫描:可明确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的关系,以及是否存在鼻窦炎等并发症。

鼻中隔弯曲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:

1.手术治疗: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主要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、鼻中隔成形术、鼻中隔矫正术。手术目的是矫正鼻中隔偏曲,恢复鼻腔通气功能。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、程度、症状以及患者的年龄、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。

2.保守治疗:对于鼻中隔偏曲症状较轻者,可先采用保守治疗。如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、鼻喷激素等,以减轻鼻塞症状。

鼻中隔弯曲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:

1.预防鼻外伤:避免鼻部受到外力撞击。

2.积极治疗鼻部疾病:如腺样体肥大、鼻窦炎等。

3.注意鼻部卫生:保持鼻部清洁,避免用手挖鼻。

4.定期体检:定期进行鼻部检查,及时发现和治疗鼻部疾病。

鼻中隔弯曲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,可引起鼻塞、鼻出血、头痛等症状。诊断主要依靠前鼻镜检查、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等。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。预防鼻中隔弯曲应注意预防鼻外伤、积极治疗鼻部疾病、注意鼻部卫生和定期体检。

以上就是关于《鼻中隔弯曲,遇冷鼻塞打喷嚏是什么原因》的全部回答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

中耳炎根治的方法是什么

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,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。一旦患上中耳炎,患者可能会经历耳朵疼痛、发烧、听力下降,甚至耳部分泌物的情况。虽然中耳炎通常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,但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治疗。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耳炎的根治方法。首先,对于中耳炎的治疗,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治疗计划。对于轻度的中耳炎,通常可以通过休息、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。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、消炎药和止痛药。抗生素可以用来清除感染引起的细菌,消炎药可以减轻中耳炎引起的炎症,止痛药可以缓解耳朵疼痛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wgk/138789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这里填写网站名称或者SEO名称

http://www.baidu.com/

统计代码 | 京ICP1234567-2号

Powered By 这里填写网站名称 某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感谢墨鱼部落格友情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