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疾病科普 > 内科

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

养生心得分享 内科 2024-06-09 22:01:27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  心力衰竭   心衰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采取综合管理策略,涵盖药物控制、生活方式调整、器械或手术干预以及长期监测。核心目标是缓解症状、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再住院风险。

1、药物治疗——规范用药是基础。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ARB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(ARNI)等改善心室重构的药物,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脏耗氧量,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助于减少水钠潴留。近年来新型药物如钠-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(SGLT2i)被证实可显著改善预后,需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个体化方案。

2、生活方式干预——日常管理不可缺。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摄入量(<3g),重度患者需控制液体入量。有氧运动如步行、骑自行车可提高运动耐力,但需避免过度劳累。戒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,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0g、女性10g。体重监测需每日固定时间进行,3天内增重>2kg提示体液潴留。

3、器械与手术治疗——特定患者的挽救措施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(CRT)适用于QRS波增宽患者,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(ICD)可预防恶性心律失常。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,左心室辅助装置(LVAD)作为过渡治疗可维持循环功能。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适用于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。

4、定期监测——长期管理的保障。患者需每月监测血压、心率,每3-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变化。NT-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,血钾、肾功能需随药物调整定期复查。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、下肢水肿加重等预警症状时应及时就诊。

注意事项:严格遵医嘱调整利尿剂剂量,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;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预防感染;控制合并的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;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加重心衰的药物;急性发作时采取半卧位、下肢下垂体位改善呼吸;心理疏导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,提高治疗依从性。

以上就是关于《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》的全部科普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

血压150怎么办

血压150mmHg属于高血压1级范畴,需通过就医评估、调整生活方式、规律监测血压、合理用药等措施综合干预。长期管理需重点关注风险排查、饮食运动调整、数据记录及用药依从性。1、及时就医评估:血压首次达到150mmHg应尽快就诊心血管专科,由医生判断是否属于原发性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nk/307075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这里填写网站名称或者SEO名称

http://www.baidu.com/

统计代码 | 京ICP1234567-2号

Powered By 这里填写网站名称 某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感谢墨鱼部落格友情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