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型。猝死的定义是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。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。而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。之所以称之为猝死,其含义是这种突然的死亡出乎意料,在猝死发生之前无法预判其发生时间。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:①死亡急骤,在急性症状出现后发生的以突然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的死亡。②死亡出人意料。③由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。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,主要包括冠心病、肥厚型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、心脏瓣膜病、心肌炎、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、浸润性心肌病变、传导异常(Brugada综合征,QT间期延长综合征、心脏传导阻滞等)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。另外,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亦可引起。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(持续性室速或室颤)发作所致。根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,但抢救成功率不足1%。
心脏性猝死前可能有哪些症状?
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nk/29788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