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直性脊柱炎(AS)的影像学检查(一):X线检查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AS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骼关节炎(关节面骨侵蚀、软骨下骨硬化和不规则关节间隙变窄)并累及脊柱骨突关节、肋椎关节、坐骨结节、椎旁韧带、椎角及椎体终板等部位。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证据是诊断AS的重要依据。临床上首选骶髂关节平片或者骨盆正位片。但X线片不能发现早期的病变,对一些可疑病例需要进一步查骶骼关节CT,骶骼关节CT可以发现微小的骨侵蚀,但仍不能发现早期炎症期尚无骨破坏的病变,骶骼关节MRI可以发现放射学前期的脊柱关节炎。
X线片仍是目前诊断AS的首选。骶骼关节X线表现分级(0-4级)。0级:正常骶骼关节;1级:可疑的改变;2级:微小异常,局限性的侵蚀、硬化,关节间隙无改变;3级:肯定异常,重度或进展性骶骼关节炎,伴有以下1项(或以上)变化:侵蚀、硬化、增宽/狭窄或部分强直;4级:严重异常,完全性关节强直。
脊柱X线片:绝大多数AS患者的脊柱病变是从骶骼关节自下而上发展而来,并最终累及全脊柱。X线早期表现为椎角方形变,椎体边缘“亮角征”,逐渐出现局部骨侵蚀及邻近骨硬化,椎体上下终板-椎间盘病变,后期不仅可以出现全脊柱强直还可以伴有椎小关节的融合。
强直性脊柱炎(AS)的影像学检查(二)
CT在诊断AS骶骼关节病变上的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。同X线片相比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。CT的骶骼关节改变可参照纽约标准X片标准,可发现1级早期改变,如关节面模糊,局灶性骨质疏松等轻微病变。其他各期与X线表现近似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nk/2870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