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疾病科普 > 内科

白塞病的中医认识

养生心得分享 内科 2023-10-23 02:11:12 白塞病的中医认识   中医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  白塞病的中医认识:

  白塞病在中医学称之为“狐惑”,指出“蚀于喉为惑,蚀于阴为狐”,其记载始见于汉代张仲景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》中,认为是一种温毒病。其病因为湿热毒气或阴虚内热。在症状方面强调口、眼、外阴溃烂是本病的特点。隋代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·伤寒病诸候》明确指出,本病“皆湿毒所为也,初得状如伤寒,或因伤寒变成斯病”。元代赵以德提出本病的发生乃湿热生虫所致。清代魏荔彤认为:“狐惑者,阴虚血热之病也,治虫者,治其标也;治虚热者,治其本也。”《医宗金鉴》指出其“每因伤寒病后,余毒与湿墅之为害也。或生斑疹之后,或生癖疾下利之后,其为患亦同也”。

以上就是关于《白塞病的中医认识》的全部科普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

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

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: 1.湿邪内伏,复感热毒:素日偏嗜厚味、辛辣肥甘、醇酒滋腻,湿邪内伏,复感热毒之邪,正气不足,使湿热内蕴,毒邪鼎沸,热毒燔灼,血热化腐,瘀热内盛,上蚀眼口肌肤,下损二阴则见口、眼、二阴赤烂,皮肤红斑或痤疮;热毒伤津,关节肿痛、面红目赤,则烦渴喜饮,小便短赤,大便干结,此为热毒炽盛证,见舌红,苔黄燥,脉滑数。 2.肝肾阴虚,热毒内生:肝肾阴虚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nk/286400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这里填写网站名称或者SEO名称

http://www.baidu.com/

统计代码 | 京ICP1234567-2号

Powered By 这里填写网站名称 某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感谢墨鱼部落格友情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