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梗塞通过CT能查出来吗?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脑梗死通过CT检查可以诊断出来。典型表现为血管分布区的楔形低密度灶。好发于大脑半球,后颅窝次之。常位于单支血管分布区,若伴有栓塞,可以多发。缺血性脑梗死发病1天内,CT平扫很难发现异常,仅表现“动脉致密征”。
动脉致密征一般在发病30分钟内可显示,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的早期表现。此时,血供区脑组织尚未出现明显低密度改变。发病6h以后,复查CT可发现典型的动脉致密征,同时伴有岛带区脑灰白质“模糊效应”。
还可以用过一站式CT检查(CT平扫 CT血管成像(CTA) CT灌注成像(CTP)),CTA可以明确脑梗死的病因,是否有脑动脉血栓、狭窄、闭塞和夹层。CTP可以快速评估梗死核心和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。
1-7天之间,CT表现为梗死区呈低密度改变伴水肿,占位效应更为明显。缺血性脑梗死2-3周病灶中心出现液化坏死,CT表现为更低密度灶,水肿消退,脑回增强,占位减弱。4周以后梗塞病灶逐渐形成脑软化灶,CT表现为水样低密度灶。
出血性脑梗死MR表现
出血性脑梗死指在脑梗死期间,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,导致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,发生在缺血性脑梗死一周以后,通常应先做脑CT扫描以明确诊断,CT表现为在低密度梗死灶内有散在、不均匀的高密度出血区,其密度不均匀。出血量大时,在低密度区中有高密度的血肿灶。脑MRI检查显示在原有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短T1高信号。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nk/2848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