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生成,预防和治疗血栓并发症,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,具体如下:
一、药物治疗
1、骨髓抑制药:常用药物有羟基脲、氯咪喹酮、白消安、放射性核素磷等。羟基脲是抑制骨髓增殖的首选药物,可长期间歇使用。当血小板>1000×10^9/L,有反复血栓形成和出血的老年患者应积极治疗。年轻无血栓、出血者应谨慎使用,有诱发白细胞、肿瘤等风险。
2、干扰素:干扰素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年龄<40岁、JAK2或CALR突变的患者,可作为二线药物应用老年患者。
3、抗凝治疗: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、双嘧达莫、氯吡格雷等,能抵抗血小板自发聚集等作用。应谨慎使用,可引起或诱发出血,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,诱发自发性出血。
二、其他治疗
单采血小板可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,常用于妊娠、术前准备和骨髓抑制药无效。
以上就是关于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》的全部科普内容,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,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,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,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。什么是骨髓病性贫血
骨髓病性贫血又称骨髓浸润性贫血,是一种由于骨髓被肿瘤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,导致骨髓微环境破坏,进而引发造血功能受损的贫血类型。这种贫血不仅表现为红细胞减少,还可能伴随骨痛、骨质破坏等症状。骨髓病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多样,轻重不一。贫血是最显著的症状之一,且往往进行性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kepu/nk/281740.html